主席专访 | 党双锁教授:一带一路,山海和鸣,肝病诊疗之路需要继续探索,锐意前行
2023-12-18
一带一路十周年,山海和鸣谱华章,第九届丝路肝病论坛也已成功落下帷幕。2023年12月7-9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西安医学会主办,陕西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WJH)杂志协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承办的第九届丝路肝病论坛学术会议暨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在西安成功举办。
肝胆相照平台有幸现场采访到本次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双锁教授,分享会议亮点以及肝癌早筛、肝损伤药物治疗等学术问题。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肝胆相照平台:肝癌早筛应根据风险程度定期做肝癌标志物联合影像学检查,能否简单介绍现有的经典肝癌检查工具有哪些?新型的筛查工具有哪些?
党双锁教授:我国作为肝病大国,尤其是乙肝的存量患者人数较多,目前在临床上最急迫以及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目前就中国西部的情况来看,和大陆整个地区较一致,肝癌早诊率低,临床统计数据在20%左右。
肝癌检查工具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以及肝癌的早筛,像肝癌三联检,主要就是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DCP),这三个指标的联筛。每3到6个月的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或者极高风险人群来说,能有效提高早诊率。除了这些指标,还有哪些新的指标?现在有一些液体活检的指标,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循环游离微RNA(circulating cell-free microRNA),这些指标对疑似、怀疑或者不太确定的肿瘤患者的早期检查也意义重大。
这些指标一旦作为阳性出现,对于患者未来的定期复查的预警启示性非常大。这些工作目前在西部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已经逐步开展,相信这些指标如果能够广泛被临床医生所采用,并能够积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未来将对肝癌的早诊早筛有极大帮助。
肝胆相照平台:肝损伤治疗药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党双锁教授: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肝损伤的药物选择余地较多,可以简单分为三大类,包括抗炎保肝药、抗氧化保肝药以及肝细胞修复保护剂。首先,抗炎保肝药物,例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甘草酸制剂,包括异甘草酸镁、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等。其次,抗氧化保肝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也较多,包括还原性谷胱甘肽、水飞蓟素制剂等。最后是参与细胞代谢,细胞膜修复的药物,例如临床应用较多的多烯磷脂酰胆碱。
肝损伤治疗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原则。第一,能够一种药物解决的,一定不要选择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常规使用一到两种。第二,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时间,根据病因选择药物使用的时间和疗程。一般来讲,非病毒性的肝损伤,药物使用的原则就是使用半年。但有明显病因的,像酒精肝、脂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一旦肝功能异常以后,相对来讲保肝药会使用更长时间。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酶的正常愈复,更要关注肝脏组织损伤的修复,才能为肝脏保驾护航,做到较好的根治。
肝胆相照平台:丝路肝病论坛顺利召开至第九届,您作为大会主席,请您谈一谈本次会议有什么亮点?以及对未来有什么展望?
党双锁教授:今年是我国“一带一路”十周年庆,通过国家对外的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目前在全球的吸引力不断扩大,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深为获益。丝路肝病论坛是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之际,在第二年就立即召开的肝病相关的学术会议。
十年来,首先感谢全国乃至国外的大咖,对丝路肝病论坛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倾情的奉献。很多国内知名的学者都来到西安,来到丝绸之路的起点。为西部地区的肝病同仁们讲解、宣传新知识,解读最新的指南,为西部地区肝病同仁的肝病诊疗知识的提升和肝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第九届丝路肝病论坛的召开,得予全国同仁的支持,尤其是丝路沿线的肝病同仁的大力支持。丝路肝病论坛内容丰富,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今年也格外受到关注。可以看到,大会注册的人数超越往届,有13个省,超过三百余个基层单位的医生前来参会。会议场地爆满,大会内容丰富多彩。内容不仅涉及目前在临床上的常见病,还包括新发的传染病、热点疾病、疑难重症,在会议上都将进行热烈讨论。相信这次会议,通过讨论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好的收获。
肝胆相照平台:长安工程从去年启动,到现在也已经有一年了,请问最近有什么新进展?
党双锁教授:长安工程名称的由来,就是因为注册研究的发起由西安开始,西安也称为古都长安,另外优发国际知道乙肝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规范的治疗,所以基于乙肝治疗的特点和发源地,就把这个工程称之为长安工程。
长安工程主要的研究人群是具有肝癌高风险的人群,关注使用干扰素或者是联合使用核苷类药物与单独使用核苷类药物的乙肝患者的临床进展、临床结局的情况。主要的参与单位是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三甲医院,同时也有全国其他地区的知名的大型医院的参加,所以项目的开展非常顺利。
预期明年年底收治病人结束,但是从目前的进展来看,现在研究组基本上收入将近五百例患者,对照组有二三百例。进度明显,取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临床研究的状态。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肝癌高风险患者的人群经过干扰素的治疗以后,发现是有所获益的。发现血小板的变化、患者的年龄、病毒的载量以及家族史,都是这些高风险人群胃肠临床结局不良的因素。结果还未进行充分的总结,后续也会及时通报临床研究的结果。
•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西安交通大学病原与感染病学教研室主任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肝病科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感染与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肝学组及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 西安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内科学《感染科分册》副主编
• 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共同主编、《中国肝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实验与临床感染病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中文期刊编委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执行副主编,《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Infection International》等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承担和参与国家、卫生部及省级科学研究基金2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6部。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